第317章 大汉的巨人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看书网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317章 大汉的巨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7章 大汉的巨人

  将诸子百家熔炼为一体,这样子的行为可以最大限度的分化百家的权利,而分列各科则是给这些“诸子百家”们扔下的鱼饵,或者用胡萝卜来形容更为合适。

  刘彻不愧是天生的皇帝,他一瞬间便明白过来了这件事情的本质,以及这其中所蕴含着的内容。

  他继续看下去。

  陈无实的策论中,不只是有关于熔炼百家、分列各科的内容,还有一部分内容与董仲舒的思想有一部分的重叠,但与之不同的是,他将这些东西归结为“自然规律”。

  这便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了。

  陈无实虽然也依旧是强调君权的神圣,但在陈无实的策论当中,他还是有一些独属于“陈氏”的底色,这些底色构成了陈无实的这篇策论。

  在看完陈无实的策论以及理论之后,刘彻陷入了良久的沉默。

  到底该选择谁的思想?

  到底该选择谁作为大汉的基调?

  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、独尊政儒,还是陈无实的熔炼百家?

  相较于陈无实的思想,其实刘彻更加喜欢董仲舒的思想,毕竟董仲舒的思想当中蕴含着一种“君权至高无上”的底蕴在,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,是一种莫大的吸引。

  谁能够拒绝这一点?

  谁都不能够拒绝。

  但

  刘彻长长的叹了口气,终究还是道:“先生的思想,果然是精彩绝伦。”

  他平和的看着陈无实,声音中带着些许的遗憾:“虽然朕更加喜欢董先生的文章,但平心而论,对于大汉来说,更需要的是先生的文章。”

  刘彻并没有和陈无实说谎,比如什么他更加喜欢陈无实的文章这种话。

  他只是沉默的表示,自己虽然更加喜欢董仲舒的文章,但是却会采用陈无实的文章,因为大汉更加需要陈无实的文章。

  这其实也是刘彻的一种试探,他十分清楚,陈无实看完了董仲舒的文章之后,一下子就能够发现自己喜欢董仲舒的文章到底是为什么,或者说是喜欢哪一部分。

  他想要试探一下陈无实,是否有可能,陈无实可以将“天人感应”以及“君权神授”这两方面的内容也熔炼到“百家”之言当中?

  陈无实的反应很寻常,他像是没有听懂刘彻的话语一样,只是平和的说道:“仲舒的文章的确更符合陛下的心境一些,但对于大汉来说,会将人的思想彻底禁锢起来。”

  “这便是与陛下之前奖赏工匠、以及诸子百家的行为不同了。”

  “这是一种悖论。”

  这的确是一种悖论,因为权力就像是一个已经无法更改的蛋糕一样。

  谁的多了,那么必定是从别人的手中抢了一部分。

  这是不会产生变化的。

  刘彻再次陷入了沉默,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:“先生说得对。”

 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。

  在原来的轨迹当中,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后,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汉的思想、文化发展,但紧接着便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。

  诸子百家的那种灿烂思想再也没有能够出现在华夏大地上,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被禁锢起来。

  事实上,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的这个“想法”和“焚书坑儒”有什么区别呢?

  他们没有任何的区别,只是刘彻吸取了始皇帝的教训,所以将焚书坑儒这种十分暴力的事情变得“柔软化”,就和他的“推恩令”一样。

  将针藏进了棉花当中。

  这样人们就看不出表面上的恶意了,但实际上的恶意却一点都不少。

  思想的禁锢对于大汉、对于华夏来说是一件好事么?

  当然不是。

  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么?

  那要看皇帝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子的帝国了。

  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追求,所以这個问题对不同的皇帝来说就有不同的答案。

  对于如秦皇汉武、唐宗明祖这样的皇帝来说,自然而然是想要一个强大的帝国,这个帝国的权力甚至可以不必在他的手上太多——当然,这种太多是百分比的权力。

  因为对于这种帝王来说,即便是将权力分散出去,他们也是说一不二的。

  就比如始皇帝时期,始皇帝的话便是比圣旨更加管用。

  对于某些皇帝来说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么强大、是否落后这个世界太多、他们可以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庞大的国家内里空虚,只维持着表面的风光,他们也可以看着这个国家逐渐被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超越。

  但他们无法容忍自己手中的权力变少,他们无法容忍这个国家变的强大。

  因为他们的心里十分清楚,如果这个国家变的强大的话,那么他们这种“小人”便无法掌控整个国家了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身为皇帝也会卖国的原因。

  比如宋高宗赵构。

  难道赵构不知道杀死岳飞等同于卖了华夏民族、卖了大宋么?

  他当然知道。

  但是赵构不介意,因为他只想要占据百分比最大的权力,想要在自己的一方净土之上掌控一切。

  杀岳飞的真的是秦桧么?

  当然是。

  但杀死岳飞的真的只有秦桧么?或者换句话说,杀死岳飞的主谋到底是谁?

  后来历代的史书也好、文人也好、甚至是那些皇帝也好,都异口同声的说是秦桧,但其实并不是,因为杀死岳飞的主谋是那个坐在皇位上的人。

  于是,必须避尊者讳。

  于是,便将秦桧拉出来,让他将这个又大又黑的锅背在身上。

  在想明白了一切之后,刘彻站了起来,望着董仲舒说道:“先生的思想,可以作为“儒家”的正统思想,继而流传下来。”

  刘彻笑着说道:“当然了,孟儒、荀儒、陈氏儒等儒家的思想也是要传下来的,这毕竟都是先贤的传承,我们作为后人的,自然不能够轻易的丢弃。”

  在说完了这些之后,他长长的叹了口气。

  而等到陈无实离开后,与陈无实一同离开皇宫的董仲舒才回过头来,回到了这座恢弘华丽的大殿当中。

  刘彻的脸上,之前的神色全然消失了。

  他看着董仲舒:“朕很喜欢你的思想,但朕暂时却并不能够使用。”

  “朕令你为博士宫十三经学博士,朕允许你传播自己的思想,广收门徒,将你的思想传承下去,朕允许你成为儒家的正统。”

  “这一切的原因,你可知道?”

  董仲舒跪伏在地上,神情中带着坚定和肃然:“臣明白。”

  刘彻歪了歪身子而后摆了摆手说道:“既然明白,便是去做吧。”

  等到董仲舒也离开了之后,刘彻的脸上才闪过些许无可奈何的疲惫之色:“皇帝果然不好当啊,也难怪当年父皇和大父累成那个样子。”

  他的嘴角带着些许嘲讽的神色,继而说道:“不管是做什么事情,都有掣肘,不管是想要做什么事情,都无法真的去做。”

  刘彻的声音中带着些许的沉默。

  “陈氏啊——”

  “希望我是为据儿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吧。”

  陈氏太过于庞大了,当年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事情,便是让刘氏惊醒,让皇帝惊醒,但即便是惊醒又有什么作用?

  他们能够对抗陈氏么?

  也幸好,陈氏“不称王”,这是历代君王都试探过的事情。

  只要不称王,没有想要“取而代之”的想法,君王可以容忍陈氏一直的存在,毕竟

  毕竟没有了陈氏,还会有王氏、张氏.等等等等,这是不会改变的。

  君王们能够确定陈氏不称王,但他们能确定其他的也不称王么?

  他们不能。

  这便是陈氏安全的理由。

  桃花源中

  些许风吹过,陈野缓缓的从沉眠当中苏醒了过来。

  他来到了当初观看凡俗之间事物的那颗桃花树下,继而朝着凡俗间投下了目光。

  “看来,我比自己设定的要晚睡醒几年。”

  只是一瞬间,陈野就发现了些许不对的地方,他发现刘彻已经登上了皇位,甚至成为了皇帝,他也发现了董仲舒的存在,以及那两个被封为“冠军候”“长阳公”的人。

  “卫霍?”

  陈野的脸上带着满满的兴趣,他的脸颊上充斥着兴奋之色。

  虽然几百年间他见过了不少华夏历史上的名人,但只要是个人、只要是个男人,谁会对卫霍不感兴趣呢?

  那是兵家历史上最高成就的创造者!

  更是大汉之所以强盛、刘彻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丰功伟绩的奠基者!

  短短的几个呼吸,陈野就明白了现在的大汉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子的情景,他不由得有些感慨,又有些担忧。

  “命运的轨迹好像已经没有力气更改这架巨大的马车了,陈氏与刘氏的合拢象征着巨大的变化,自此之后陈刘合并,或许陈氏之子会成为新的皇帝。”

  陈野叹了口气,他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,但他却明白这样的变化是他最初抗争的结果。

  “自孝公时期开始,陈氏就一直在悄无声息的、慢慢的改变历史,等到了秦朝末年的时候,陈氏与命运的抗争、与历史轨迹的抗争初次有了结果。”

  “秦朝没有二世而亡,而秦武烈帝的出现,也为秦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。”

  “这个时候的华夏大地并不是遍地疮痍,而对华夏威胁最大的匈奴也被赶到了狼居胥山附近,所以大汉可以继续缓慢的发展。”

  “而之后,命运的改变更加巨大。”

  陈野的神色凝重,他看着那奔腾不息的命运长河,而后轻轻地叹了口气。

  头顶那长河如同银河一样倒灌,周身的桃花源甚至都受到了影响。

  “孝仁皇帝、孝文皇帝、孝景皇帝,一直到如今的孝武皇帝,大汉终于开始出现了偏差。”

  他沉默的注视着下方:“董仲舒的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思想没有出现,反而是无实的“熔炼百家”思想提前出现,这其实就是思想进步的一种。”

  在陈野看来,所谓的熔炼百家、各列诸科更像是后世的“学校”。

  你能说后世的学校教授的是哪一个具体的科目么?

  其实并不是。

  语文包容各个思想、数学则是数算,这个在汉朝时期也出现了,而其他的化学物理等,虽然没有出现,但其实不就是动手以及事物的诸多道理么?

  阴阳家、道家、五行家等诸多流派其实在这方面都有涉猎。

  只是不像是后世那么的清晰明白而已。

  “这样的变化,会带来什么样子的影响呢?”

  陈野饶有趣味的看向凡俗,他很想知道,这么巨大的变化,会不会引起命运的冲突,也很想要知道,有陈氏相助,汉武帝与刘据之间会不会还有那种不可消解的误会。

  毕竟刘据之妻是.陈氏女!

  而没有了这个变化,大汉的下一任皇帝会是谁?

  大概率、或者说百分百是刘据,那么刘弗陵便会彻底的泯灭在历史长河当中,而刘弗陵的消失则是意味着大汉正式进入了另外一个轨道。

  陈野将目光收回,而后坐在那桃花源最大的桃花树下,慢悠悠的看着凡俗的一切。

  元狩七年,天子下诏改元为太初,是为太初元年。

  太初元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的日子,即便是在后世的史书中都着重的强调了这一年。

  历史中称之为汉武帝大一统最重要、也是最开始的一年。

  太初元年,天子下诏重新铸造钱币五铢钱,在其上烙印太初年宝四个字,以此来象征钱币以及天子的权威。

  并且天子开始在实施了一个巨大的改变。

  那便是在国子监以及诸多地方官学中提倡陈无实的学说,并且强制推行。

  最开始,诸子百家们拼命地抵抗,甚至想要与陈无实拼了老命,但逐渐的,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,虽然陈无实的思想会让他们的“思想”在名义上消失,但.实际上学习他们思想的人更多了!

  一时之间,这些人都有些不知道该做什么了。

  是反对还是支持?

  反对?

  这么多弟子不要了?还想回到以前那种一脉单传的时候?

  支持?

  真的要舍弃自己的流派名头?

  是表面重要还是实际重要?

  陈无实与大汉的天子仿佛站在他们的面前,对他们发出了这个灵魂的询问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sw56.com。看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ksw5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